半杯清茶社

子承父母之"孝"的真谛--半杯讲座《百善孝为先》后记


王泰瑛女士在演讲中

在中国传统的中秋节和重阳节到来之际,半杯清茶社假马州波多马克社区中心举办半杯论坛,特邀小说《子曰》(Confucius Says)的作者王泰瑛(Veronica Li)女士主讲中国传统孝道与社会发展所产生的矛盾以及因应之道,探讨如何妥善处理传统孝道与现代养老理念之间的矛盾。

王泰瑛女士从她的英文新著《子曰》谈起。王女士历经艰辛照顾父母整整10年。父母去世后,她本想写一篇自传来纪念他们,后来在作家朋友的建议下,改为便于发挥的小说形式,以便描述"父母"的心路历程。这部新书讲述了一个美籍华人家庭因传统孝道和现代价值观的冲突而引发的喜剧故事,以轻松有趣的笔触阐释了中国传统道德"孝"的内涵及其在现代社会的延伸。虽然是小说家言,作者若没有亲身经验,很难言之有物。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王泰瑛自认已经"先行"实践了孔子所说的"孝",具备了讨论孝道的资格。在照顾年迈父母的同时,王泰瑛女士也努力学习和领悟孝道的真谛。"孝"字是由"老"与"子"二字拆分组合而成,乃子女背负年迈父母之意。千百年来,无条件奉养父母被认为就是孝道,由此衍生出诸如"二十四孝"等极端行孝的故事。这些王女士从小听说过的故事,成了她后来纠结是否送父母去养老院的心理障碍。

当今社会,科技不断进步,生活节奏加快,人们的价值观也随之产生变化,家庭的分工和运行也与旧时代迥然不同。中国的传统道德观是否也随着这些变化有了新的定义呢?儿女应该如何向年老无助的父母行"孝道",父母又该如何体恤承担生活压力的中年儿女的"疲惫"?王泰瑛女士认为孝敬父母应遵守孔子关于奉孝的三原则,第一不能损害自身健康,不要让年迈的父母为你操心;第二,在孝敬父母的同时,不要忘记自身的其它责任;第三,安身立命,做个好人,就是对父母的孝顺。事实上,奉养父母不必拘泥于膝下承欢的模式。美国各地都有养老服务机构如Area Agency on Aging和Hospice(临终关怀)可以分担中年子女的养老负担。

虽然生长于海外,王女士自认同时为百分之百的美国人和中国人,认同和遵循中国人孝敬父母和慎终追远的传统,她以自己中西结合的家庭为例,说明了中西文化对于孝道其实是一脉相通的。2007年,她曾为刚成立的半杯清茶社做过题为《乡关虽重重,此地可为家》的讲座。王女士的父母在战争的硝烟中不断迁徙,颠沛流离,最后移居美国,辛苦打拼,让五个儿女全都接受了高等教育,事业有成。


讲座会场一角

王女士是一位有相当成就的业余作家,除《子曰》外,还著有间谍悬疑小说《Nightfall in Mogadishu》(摩加迪许谍影)和记录她母亲李纯瑛(Flora Li)的人物传记《Journey across the Four Seas》(浪迹天涯)。《浪迹天涯》最近在台湾出版了中文版,名为《烽火.战争.家》。详情可见她的网站www.veronicali.com. 王女士还现场为读者签书留念。

王泰瑛女士的主题演讲结束后,听众踊跃发言。有听众谈及对未尽养育之恩的父母如何奉孝的困惑,也有听众就移居海外子女如何向居住国内的父母尽孝,如何让步入老年期的自己适应新的养老模式等话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在学说的层面,听众邵立荣先生引用了《论语.为政篇》中四则有关"孝"的问答,介绍了孔子对孝道的论述,即"无违"、"父母惟其疾之忧"、"敬"、"色难",佐证了王女士关于孝道的通俗解读。中西文化大家陈一川先生旁征博引,对孔子"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儒家伦理做了令人信服的正面解读。

王女士的祖父王云五先生是民国名人,对现代中国文化和出版业做出过卓越的贡献。在座也不乏间接受益于王云五文化启蒙的听众。87岁老人夏笠先生年轻时使用过王云五执掌的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四角字典,自谦为王门弟子,并赋诗一首,书丹相赠。半杯清茶社资深会员陈一川教授在台湾就学时读过商务印书馆的人人文学丛书,接受了中国古典文化的启蒙。陈教授建议王女士适当的时候给半杯清茶社介绍其祖父王云五的生平事迹,受到听众的鼓掌响应。

短短两小时的讲座现场气氛十分热烈,与会人士以自己在海外生活的切身经历、东西文化间的碰撞,对老年人精神生活的展望以及同子女的关系等问题发表意见,并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和交流。

(文 大勺; 图 丘霖 )

 

半杯清茶社微信公众号ID是:banbeiqingchashe,你可以在微信中搜索加关注;也可以扫描下列二维码加关注。以后你会在第一时间自动得到内容更新。


半杯清茶社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