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杯清茶社

初识庐山真面目:慈禧太后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 半杯清茶社1月20日讲座后记


彭盈真教授在演讲中

一月二十日,阳光明媚,气温回升,是隆冬中一个难得的晴暖日子。半杯清茶社在波多马克社区中心,举行今年的第一场论坛,邀请美利坚大学艺术系彭盈真教授从宫廷艺术的视角介绍近代中国最重要的历史人物之一 - 慈禧太后。

常人眼中的慈禧形象,大都是从"垂帘听政"、"甲午战争"、"戊戍变法"、"庚子之乱"等历史事件中得出的。尤其是近年的影视作品中,慈禧通常都被描绘成是一个心狠手辣,骄奢狂妄的暴君。显然,这些都是脸谱化、简单化了的慈禧形象。那么真实的慈禧太后究竟是什么样的呢?

彭盈真教授在演讲中

演讲伊始,彭教授概述了慈禧的政治生涯。她指出,慈禧十六岁入宫,因其相貌柔美、性格温和,很快受到咸丰皇帝的宠爱,更因诞育了咸丰唯一的儿子,母凭子贵,由兰贵人晋懿贵妃。与其他嫔妃相较,慈禧因具有较高文化修养,能书写汉文,通书法与绘画,所以经常帮助咸丰帝批阅奏章,很早即参与政治。咸丰皇帝去世后,继位的同治皇帝只有三岁,由两宫皇太后垂帘听政。在这期间,慈禧太后在慈安太后和恭亲王的支持下,启用了大量汉人大臣,励精图治,使得清朝从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后的混乱中恢复过来,史称"同光中兴"。当时的海内外舆论对慈禧的评价也非常正面,例如《纽约时报》就称慈禧为"英明的女摄政王"。戊戍变法之后,慈禧开始对支持光绪变革的"洋人"持不信任和排斥态度,最终导致庚子义和拳之乱,慈禧太后也因此被西方舆论妖魔化。比如法国有张漫画就把慈禧描绘成一个面目丑陋、不男不女,一手摇着纸扇,一手拿着屠刀的女魔头。彭教授强调,她不是要试图"洗白"慈禧的面目,而是要给历史上过于简单化了的慈禧形象从艺术和生活的角度加以补充完善,还原一个完整和多面的慈禧太后,比如很多人都不知道慈禧太后还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是第一个从西方引进摄影术的人,也是一个艺术爱好者和赞助人。


邵立荣向彭盈真教授颁发了感谢状

接下来,彭教授分别从建筑、服装、瓷器、字画、收藏等宫廷艺术的不同角度介绍慈禧。慈禧太后对艺术的赞助,尤其反映在建筑上,特别是颐和园的重建。重建颐和园是光绪皇帝的父亲醇亲王亦譞提议的,旨在送给慈禧颐养天年,也防止她干预光绪亲政。在颐和园的重建过程中,增建了很多建筑和设施。慈禧也费了很多心思,从大门的朝向和匾额,到院落的设计,到内堂(如她主政的"仁寿殿"、居住的"乐寿堂"、和举行庆典的"排云殿")的陈设都是精心构造的,其中也体现了她实际君王的地位。慈禧太后非常喜欢颐和园,在光绪皇帝亲政后的几年时间里,一直住在那里,而且几乎每天都要在园子里游玩,或散步,或登山,乐此不疲。对穿着打扮,慈禧也有她自己的喜好和愿望,比如她的宫中服装上,用的都是蝴蝶飞舞的图案,取"耄耋"("蝶"的谐音)之意,期冀长寿。有意思的是,慈禧一直到老年穿的都是高跟马蹄鞋。这种四寸高的高跟鞋,通常是满人年轻妇女穿的。从这一点说明她身体很健康,也体现了她老当益壮的雄心。慈禧也很喜欢瓷器,甚至打破清宫女人不制瓷器的宫规,定制并收藏大量精美瓷器,并印有"储秀宫制"(慈禧内宫)字样。慈禧的汉字书法也很有功底,喜欢弄墨,而且经常书写大幅的"寿"字,赏赐给大臣们。而且慈禧还喜欢画画,并给自己的画室取名为"大雅斋"。慈禧笃信佛教,也定制和收藏有精美的金制佛像。此外,慈禧还喜欢收藏各种西洋钟表、战船和火车模型、望远镜等,说明她并不排斥西洋新科技。由此可见,在慈禧的性格中,既有唯我独尊的帝王成分,又有附庸风雅的文人和艺术爱好的一面;既有男人好胜和对科技好奇的一面,又有女人爱美丽爱虚荣的一面。作为一个女人,她游刃于中西之间、满汉之间、男女之间,掌控中国长达四十多年,自有她独到之处,不是用一个简单的面具(暴君抑或明君)所能概括的。

演讲完毕,彭教授又用了长达四十分钟的时间,回答听众提出的各种问题,比如慈禧如何平衡满汉大臣的关系,她的佛教信仰是否为密宗,其书法的真伪,颐和园的修建是否动用了海军军费,以及慈禧的身高、养颜等等,气氛非常活跃。结束后,听众们还意犹未尽,围着演讲人讨论了很长时间。

横看成岭侧成峰 – 彭教授的演讲,让我们从多个侧面了解认识了慈禧太后的真实面目,而不是停留在简单的标签上,野史的迷雾中,或影视的戏说里。

主讲人彭盈真教授毕业于台湾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艺术史博士,曾任职于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目前任教美利坚大学艺术系。彭教授专攻近现代中国美术与物器文化,尤其着重性别研究与十九世纪工艺美术的东西方交流。

半杯清茶社新任社长邵立荣主持了这次讲座,并向彭盈真教授颁发了感谢状。

 

(文 渔樵子,图 丘霖)

 

半杯清茶社微信公众号ID是:banbeiqingchashe,你可以在微信中搜索加关注;也可以扫描下列二维码加关注。以后你会在第一时间自动得到内容更新。


半杯清茶社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