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杯清茶社

胡海平谈古典音乐的视觉美--半杯清茶社十月讲座后记


主讲人胡海平博士

2023年10月14日,深秋之日,一个阴雨连绵的周末下午,波托马克社区中心的会议室内,音乐声时而悠扬清空,时而深沉震撼,半杯清茶社的十月古典音乐讲座正在这里进行。华府音乐人、法律人胡海平博士应邀以《如何聆听古典音乐中的视觉美》为题,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古典音乐欣赏讲座。他广博而深厚的音乐学养,经由精心挑选、组合的经典作品的播放与深入浅出的专业解说,受到与会爱乐人士的热烈欢迎和高度赞誉。

在演讲中,海平博士首先简要地说明了什么是古典音乐,人们为什么要听古典音乐和如何欣赏古典音乐,以及怎样体验古典音乐中的 “视觉” 美感问题。他援引德国哲学家尼采(Friedrich Nitzsche)的话: “没有音乐的人生是一种错误…;音乐是一种最能直接表达内心情感的语言,真正能直接与我们的内心对话…”。他分析表示欣赏古典音乐一般有三个阶段,一是聆听,即感觉音乐给人的直接印象;二是体验音乐所抒发的情感;三是思索,即在聆听、体验音乐的基础上,探究音乐内涵的哲理性。以上三个音乐审美阶段,又可以以三种方式进行:1. 理解音乐的创作背景;2. 贯通对其它文学艺术的审美经历;3. 认知音乐语言(理论、体裁、形式、结构、作曲手法)等等。他进而分析认为,作为音乐审美的主体,我们个人独特的人生经历与审美视角,将影响我们如何多方位欣赏和品味古典音乐的意境和内涵。海平还运用与 ChatGPT 的对话,展示了人工智能所归纳的音乐对人所产生的五种联觉效应(Music-Triggered Synesthesia)。随后,他通过音乐播放来介绍古典音乐中的著名标题音乐(Program Music)作品,如维瓦尔第的《四季》协奏曲、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斯梅塔那的《我的祖国·伏尔塔瓦河》、理查斯特劳斯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日出》和格里格的《皮尔·金特组曲·清晨》,配以与音乐创作相关的十四行诗、作曲家本人所表达的创作意愿、作曲家对哲学家理念的理解等内容解说,以及对乐曲旋律、曲式结构、和声与配器方法运用等方面的深入解析,极大地提升了听众对音乐语言的感受力、理解力和心灵感悟。

在对古典音乐中非标题音乐部分,即所谓纯音乐作品的介绍中,海平同样挑选了从巴洛克、古典乐派到浪漫乐派时期的代表音乐作品,如“音乐之父”巴赫的《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莫扎特的室内乐作品《Divertimento No. 11 in D Major》,贝多芬的《第七交响乐》,肖邦的《第15号钢琴前奏曲》和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二钢琴协奏曲》中的部分乐段。在播放音乐作品后,海平与听众们就各自对音乐的理解和对音乐“画面感”的描述,以及听觉与视觉相互作用与叠加的心理审美效应,进行了非常有益且趣味盎然的交流和探讨。讲座结束时间到了,大家仍意犹未尽,纷纷向海平提出问题,与会人士之间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不少乐友在会后继续与海平就音乐审美等问题进行探讨。

半杯清茶社十月音乐讲座由张萌女士主持。华府音乐人裔国芳老师、彭瑜老师与30多位侨社爱乐人士参加了讲座活动。演讲会结束后,半杯清茶社社长牛璐明向胡海平博士颁发了感谢状。

胡海平博士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本科音乐理论专业,1986年获得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UCLA) 音乐史学硕士学位,并于1991年获得音乐史学博士学位。1992年胡博士考入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攻读法学专业,于1995年获得法学博士学位。胡博士从事专业律师工作已近三十年。虽然事业转型后成为一名成功的法律人,但音乐早已成为他人生中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与财富。胡海平博士多年来热情与乐友们分享古典音乐作曲家们非凡的音乐创作经历,和经典音乐作品带给人类的崇高美感和丰富的精神生活,深受听众的喜爱和赞誉。


会场


(文 丘霖,图 晓榕)

 

半杯清茶社微信公众号ID是:banbeiqingchashe,你可以在微信中搜索加关注;也可以扫描下列二维码加关注。以后你会在第一时间自动得到内容更新。


半杯清茶社二维码